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书中首页第一行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的前半部换个说法更为贴切,“幸福家庭的根源都是相似的。。。”因为根源之上表现各异,需要寻根究底;根不同,现象则多会混淆视听。

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俄国都是自上而下有意识改革的国家,统称为对标型改革。其中,中国、俄国与日本、德国都是在同一个历史周期开始改革,不过表现迥异。

十九世纪的普鲁士(和1871年大公国合并后的德国)是专制下的官僚体制,政府公务员有考试上岗制度,和中国科举有相似之处。同时,以保守派(传统贵族)、官僚阶层和社会主义倾向的民众底层结合催生了欧洲近代最早的福利制国家。1810年到1945年普鲁士(德国)经历了从国家社会主义、自由社会主义到民族社会主义的一个变迁。

日本明治维新,武士阶层自废其阶层,成为政治和经济改革主力。日本工业发展快与其官商一体的紧密关系难以分开,明显有计划经济属性,政府直接参与到支柱型企业得以令其成为财阀和市场垄断。同时,日本官商的权钱色腐败比任何国家都不逊色,政治帮派斗争不断,黑势力泛滥,贫富差距巨大,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说法也不为过。

官僚、腐败、垄断、专制、贫富差距等这些也发生在中国历史过程中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而且日、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对两国整体发展和演变的趋势没有影响,也都经历过崛起、摔倒、再崛起(和再再崛起,东德)的过程,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路。俄国则不同,到现在还在找自己的路,俄国经历了沙皇时代的几次剧烈改革、到十月革命建立苏联、再到苏联解体开始休克疗法、再到现在。

在改革开始的前50年,德国和日本都有一个领导改革的精英阶层为整个社会定基调。这个阶层即使之间政见不同,实施手段不同,但有相同国家目的。德国是文化启蒙下由贵族、学者和官僚组成的精英阶层,日本则是现实务实的武士(和小部分传统商人)阶层。

与英美不同,对标型改革国家,例如,德国对标英国工业、日本对标西方,一定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在没有足够中产阶级情况下的自下而上则会出现开历史倒车,例如日本和德国都在一个历史阶段出现民粹主义,导致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的出现。

 

中国缺乏一个性格画像鲜明的精英阶层(在前两篇文章已经部分讲述),所以也就说不上有一个统一的目标。目标不明确,也就很难谈到什么样的手段合适。新加坡小,一个人为核心就可以领导起来一个阶层,但中国太大需要一个阶层来领。在这点,中国与日本、德国包括韩国都不相似,与中南美国家确更接近。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