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前面几篇文章所提,咖啡是种非常奇特的饮料,它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科学创造唇齿与共,甚至是近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可以透过咖啡现象看到社会发展的一些本质。

在二十世纪之前,咖啡和咖啡馆普及历来都是全民运动,上至教皇、皇帝、贵族,下至市井小贩、律师、教授、学生、商人、音乐家、画家、科学家、甚至要饭的,都是同等的咖啡对象,咖啡面前人人平等。咖啡神奇之处就在于这样一个黑苦的饮料,在没有广告、没有国际连锁、没有速溶咖啡、没有咖啡伴侣、宗教上备受鞭挞、政治上不断压制、对身体有害的谣言始终不断的情况下,通过咖啡馆(除美国外),从北非、到中亚、到欧洲和到美洲大陆,几乎都是全民运动将咖啡和咖啡馆推向每个国家的历史舞台。

 尤其是欧美国家,咖啡市场的兴旺与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几乎是同步同行,不分先后,最好例子是十七世纪的英国;有时,咖啡甚至要略早于政治和经济,是暗示变革到来的前奏曲,如十八世纪的德国。咖啡馆一方面培育喝咖啡的人,另一方面成为社会变革的灵魂场所,而欧洲的民主渐进和自由经济运动本身也都是全民意识的觉醒、及其全民运动的结果。

而美国的独立战争本身就是个全民运动,在建国之初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和自由经济体制,同时也在建国之时美国就确立咖啡为国饮,无需通过咖啡馆,咖啡已经成为体制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无需通过咖啡馆来传播咖啡,还说明为什么美国是欧美体系国家中咖啡馆文化最弱的一个。当然,这也给星巴克咖啡的成功留下了伏笔– 在一个咖啡销量最高、同时咖啡馆文化薄弱的国家,没有比这更好的咖啡馆市场了。

亚洲国家咖啡的发展一般要落后于经济发展至少30-50年,在一开始,也都是至上而下的一种趋势,也应该与亚洲改革相对被动,有精英改制的特点有关。如中国,受到喝咖啡国家的压迫,迫不得已,改朝换代,几上几下,但是老百姓一直是看客,以为就是换主子,总是等着分田地。只有社会的‘精英’们在振臂高呼,可惜在木纳不知所从的大众面前,精英们几乎给大众吞噬的寥寥无几。鲁迅是个典型的精英代表,自己成了《狂人》,看古书杂志都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个吃人来。至亲乡里要‘吃’他,所以他《呐喊》,不过声音也淹没于大众木纳的无动于衷,自己寂寞孤寂于《野草》之中。最后也只能发些牢骚和恶评。至少死的早,死时还是个精英,是个斗士,没有像很多更'成功的精英"让后半辈子毁了一世的清明。

作为全民运动产物的咖啡和咖啡馆,在精英国家中失去了原动力。精英是有思想的,是要付诸自己的理念到社会改革之中,认为木纳的老百姓都是要吃他的,所以要改变百姓。咖啡和咖啡馆作为精英们所崇尚的西洋文化的代表自然要加以追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不乏咖啡馆的原因,可惜,大部分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挂着个咖啡的牌子遮盖卖红烧肉的本质。咖啡馆和咖啡作为一个社会的缩影,衬托出中国精英社会容易好高骛远、形单影孤、言行难一致、失去方向感和与社会脱节的弊病。

      全民运动必然是全民主动而动,非一人一神所能做到,有大环境气势,环境造物造人;而精英社会则是被动的改革,是不得已而为之。潜规则好好的上千年也都'风平浪静',非要都改明规则;本来喝茶,现在卖红烧肉的咖啡馆开的哪都是,难怪历来不相信'全民'的精英有时也浑然不知所终。

不过,社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客观公正。咖啡是个经济政治社会的风向标,四百年来次次灵验。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