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标准与习惯不同,不同在于是否可以量化和合理。量化合理的标准容易转移,而习惯则更是一种风俗。

西方国家严谨,做事有标准,目的性强,实事求是,common sense,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过程。制定标准也是一个试错和找平衡的过程。相反,习惯则是一条道走到黑。在《黄河边上的中国》讲到在90年代的河南农村,很多妇女在五六十岁眼睛就瞎了。家里用炉灶做饭没有排烟,烟熏的眼睛睁不开。

豆浆和牛奶的营养物质相似,但是豆浆的成本要比牛奶便宜很多,是中国的传统营养饮料。然而,在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在中小学开始大力普及早餐奶,虽然奶牛养殖和中国生态环境不足以支撑这个产业,而且中国人高达60%以上的人对牛奶中的乳糖过敏。但是至少牛奶和奶牛养殖是有西方标准可以转移过来的。

西方也有很多人对牛奶中的乳糖过敏,尤其是婴儿,高蛋白质的豆浆是绝佳替代物。但是豆浆中的豆腥味太重,做好半小时味道就开始变得难喝,凉的更难喝。美国政府就委托大学研究,找到方法,食品工业取之方法,工业化,成为标准。现在各种可以与牛奶相媲美的豆浆饮料在欧美市场大行其道。但是,作为中国的国饮,豆浆基本还是停留在街头小摊,几百年味道也没有什么变化。相反,有标准的牛奶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被推上了首位。

生产豆浆的黄豆也有意思。黄豆原产于中国,在上个世纪中叶才在美洲大陆广泛种植,但是一经开始,产品更新换代,质量分级清晰,后面有种子公司做推手,找到市场做依托。反之,中国本土生产的黄豆从培育种子、种植、推广、终端市场到品级远不清晰,农民一亩地甚至可以种植两个不同品种。作为一个重要传统农作物,还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链条。

习惯性的拿来主义,拿来别人的标准,也是习惯。标准可以复制,孵化产生标准的标准流程则不是易事。这要改变的不仅是以标准替代习惯,更是创造标准的思维替代习惯性拿来主义的惯性思维。不管是国外的还是本土的,只要不是惯性的照本宣科,就能发掘其本质内涵和精髓,用common sense,找到事物内在的逻辑,习惯性创新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