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是升级市场,尤其在消费品领域

升级,是因为有落差。从下向上瞄准一个标的,或是产品、或是产业,无所不用其极追赶。

中国是最佳升级市场:市场容量世界最大,政策相对开放,大众意识活跃,百姓异常勤勉,导致中国式升级速度飞快,每个被对标的产业,从无到有、到繁盛、甚至到衰落的周期很短。

因为市场属性,对标升级,已定性,所以不适宜全新创新创造,模仿远比创造快,也没有结构性支持;别人有的拿过来,在落地上创新创造,已经够忙。中国尚不能引导趋势,甚至升级概念不易复杂,导致不能落地,进入真的创新领域机会成本就会大增。如果说中国市场是果实累累的树,低挂的水果唾手可得,没必要爬到树顶上。

 

中国升级三个阶段

中国市场升级速度惊人,升级内在性质演变在加速,同时被对标的标的也在不断演变。

升级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1.     1980-2010,升级对标起步期,消费文化开始:

1)      进口品牌带动产品产业、联动供应链和管理结构,以及简单易懂的理念输入。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带动快餐业、标准化、冷链;可口可乐等带动的软饮。

2)      为消费能力做铺垫,培养消费理念,等待新一代消费者成长。

2.     2010-2020+,深度对标,消费行为升级,品牌创造期。

1)      拔苗助长有时也工作。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国内大手笔投资,加速消费产业升级。

2)      主流消费群体发生质变,80后和90后成为消费主流,消费行为升级。

3)      由产品对标向概念和产业对标转化。同时,管理、生产和供应量相对成熟。

4)      模具中出来的品牌创造期:因为对标,品牌不是从趋势演变中来,无论什么产品,更像从工厂模具中造出来。这是本土批量生产自己品牌的最佳时机

3.     不久将来:本土开始出现趋势性创新创造。

 

必需定义升级标的,如何落地最重要

行业产品不同,演变迥异,中美市场的表现也天差地别。

案例:

特种咖啡和精酿啤酒都是美国六十和七十年代开始的新趋势,但表现不同。特种咖啡出现以星巴克为代表的新强势品牌。产品种类、消费场景迅速变化,老咖啡品牌在市场上快速萎缩,被新品牌取代。而精酿啤酒则相反,产品种类和消费场景演变缓慢,新趋势演变了半个世纪,但主流市场还是由传统几大公司所把控。

中国则相反,啤酒和咖啡的概念都是在1980年代开始起步,如今,中国啤酒已经是世界消费第一大国,产业演变远没走完一个完整循环,升级就已经在颠覆市场。例如,中国进口啤酒5年走了美国30年的路径。相反,咖啡产业则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咖啡理念无法在中国实操中落地,导致高投入低产出。

 

中国的对标式升级,压缩欧美百年演变过程。并且,西方最新趋势在中国落地越来越快。中国是:非趋势性的对标升级;已经进入第二个升级阶段;要搞清一个消费品类发展的来龙去脉以便落地。然后是一个资源整合过程,包括风险的把控,像在建立一个品牌制造工厂;而不像美国,一个品牌,在新趋势中,是自我逐渐演变的过程。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