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Everything in war is very simple, but the simplest thing is difficult.

Carl von Clausewitz

消费产业很简单,客户端:产品和价格;销售端:产生收益。两端一直处于动态平衡。围绕这三点,延伸出产业。

在演进的消费市场,市场会持续迭代更新产业原型(prototype,大多会以一个创新的公司形式出现。一个新的产业原型需要具有高复制性,可带动新模式/新产业/新供应链,能达到critical mass。例如,麦当劳开启的快餐业;Peet’s Coffee带动星巴克咖啡和Green Mountain的特种咖啡;韩国的多乐之日。

每个产业原型都有其成长的特定条件,鲜明地域性,例如,美国/日本/韩国都各有特点。所以,一个特定的产业原型,可借鉴,不能简单转化转移。

中国是跳跃性的消费市场,一直在试图对标欧美日。由于context不同,对标国和中国对产品和价格的理解会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个大家都能听得懂看得到的产品,例如咖啡,在几十年进行了无数次市场调查、模式验证、谈判、融资后,中国人和美国人还是在说两个不同的事。产品和价格是产业原型的基础,基础不在,产业原型以及其后面延伸出的商业模式在转化中会出现落地问题。例如,喊了20多年快餐业在中国的落地。

同时,近十年中国对销售产生收益的定义与我们所熟悉的传统定义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简单硬搬外国商业模式/产品在中国落地难,另一方面销售需要产生的收益(创业、投资以及整个产业链上需要获取利益者)无法在产品和价格的动态平衡中获得,必须通过其它形式来实现。

中国市场,在投资数万亿之后竟然没有产生一些可圈可点的产业原型,成功个案的特殊性远大于产业普遍性,导致“成功”不可“成功“复制,难以成为产业原型,甚至制造误导(尤其当今把“销售产生收益”重新定义时,成功的定义开始改变)。

消费产业不缺乏可以对标的产品,中国有可以自我消化产品的庞大市场,但消费产业发展一直没有明晰方向。消费产业确实很简单,但最简单的也可能会是最困难的。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