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近10多年(高投资期),新一代中国快消产业中的公司大多是营销(Marketing)属性,如做高级速溶咖啡的“三顿半”,做汽水的“武汉二厂”,茶叶中的“小罐茶”,甚至销售额几十个亿的“三只松鼠”。品牌依靠渠道、以营销为龙头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品类、产品、生产、模式都已经成熟的市场,就好像一个把握上游的成熟厂商把产品打包给一堆销售,由他们自己包装去卖货。如今全球化,全世界的产品都蜂拥而至,中国是一个世界产品大卖场,选择产品使用刻舟求剑之术,做产品通过拔苗助长,所以中国一直是品牌和产品高度泛滥;但由于宏观政策和消费阶段,本土消费渠道一直狭窄,新渠道老渠道都是山大王,雁过拔毛;同时,中国消费两极化,人均消费能力低,同类客户聚集难,导致营销获客成本再增高。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品牌绞肉机,成功偶然因素大;即使成功,后面必然进入价格厮杀,再怎么说,销售人员是大把的。渠道出个赛道,或许就能火几个品牌;讲个噱头故事、做个包装、弄个舶来新品、做个直播、搞些投资,就能拉动一段销售。因此,这种以营销主导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产业模式注定产业效率低,能有足够时间周期建立产业链的少之又少。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