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四姨和姨夫都已经七十有几,生于抗战,历经解放、灾害、十年,再到现在大跃进的开放。夫妇两人颇具传统美德,适应世事能力强,中国天翻地覆几十载始终心静若水,埋头苦干,任自己小草在狂风骤雨中飘摇而无太多怨言。名校毕业,留京工作,“十年”时放逐偏远小县当中学教师,最终定居杭州,晚年也算安定,退休金能自足,只关心婆妈的家庭小事,甚少理会国家大事。间隙时,也能因为婆妈事引出些国家事来,情理中的问题,没有情理的答案。

       近些日子,四姨到美国探亲,她是爱细说家常的人,是个讲故事的好手,娓娓道来,有情有景,能把一个极具平常的家事说出一个舞台剧的效果,颇有张爱玲的架势。周末,我们去海边沙滩,路上车满,行驶缓慢,来回要半天时间,但听她讲琐碎家事却也兴趣盎然。

       四姨脑子开放,喜欢旅游;姨夫极为节俭,尽量去可以不花钱就到的地方。今年上半年,有亲邻告知一个海南三日游,包吃、包住、包车还包飞机票,仅900元。这样好的价钱姨夫都动了心。既然已经都包了,还能花什么钱?老两口就踏上四姨称之为的‘扫兴之旅’。既然是旅游,就要有旅游项目,吃住行便宜了,可项目花费不菲。平均每个旅游点要150-250元的门票钱,即使是老年人也一样的价格,两人就又投入了1000元。当地人还给解释,我们海南穷,谁都不减价,当地人也一样收全价。这解释逻辑是否合理先不说,只是听了更堵心,姨夫的脸这就耷拉下来了,颜色铁青,去哪都是一个‘不’,硬拉去了,玩了,回来了,还是一样气闷的样子,像是谁抢了他的钱。

       四姨能生于忧患几经磨难而心静如萍是能认命的,既然人家让你交钱,就交钱。下次需要把这些作为成本打进去。而且,四姨还同情导游。这个旅游团几乎一色老头老太太,像姨夫的多,像四姨的少。每次,离下一个旅游点还很远,导游就开始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要懂得“舍得”。即使这样,去的人也寥寥无几。

       四姨的解释很简单,这么好的旅游点要修设施,要花钱,当然要挣回来。对于这个解释,我突然失笑。问她,山上有树、岸边有沙、石崖中天然有洞,这是自然景观呀,山高远、花灿烂、海天无限,为什么要圈起来收钱呢?本来是看海看天的,为什么要修那么多人工的东西破坏这自然景色,而且还要再收你钱?四姨寻思片刻,尚不能找到答案。我就给她做了比较,看我们今天去的这个地方,沿海有几十个不错的海滩,吃饭要到餐馆、小住找旅馆、到了海滩最多交一个停车费,仅此而已,博物馆、风景区和历史性纪念的地方都是免费。大部分所谓景点就是灯塔,一百年前是灯塔,现在做景点加灯塔。自然就是自然,你非要修个亭子来几条路再加上围墙和收费站干什么?我们今天开的路上有很多大小不一档次不等形式不同的商店、旅馆、餐厅,很多存在了半个世纪,有小店甚至150年的历史,有游人的地方社区就会兴旺,政府通过税收维护公共设施,相得益彰。仅此而已。

       话锋说着转到了国家上。四姨虽然认了,但是四姨夫的牢骚确有道理,退休金不多,本来看山水是自然的产物,还都打包成商品,给土地主管部门通过或公家或私有加上了价格。四姨好心,就又说,国家要发展,缺钱。我说,好像不缺吧。美国人缺钱,卖国债给中国,还要搞福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我们国家很富有。您不知道,您去的海南,百分之八九十的房子都是空置的,报纸上说的。有钱人很多。

       这下四姨就有些搞不明白了,山水都打包标价,老头老太没多少退休金,还要咬牙‘舍得’旅游,不都是为发展吗?怎会不缺钱?那都发展些什么?她这一问,我也糊涂了。索然,我就又把话题引到了婆妈的琐事上,听听那些见过或没见过亲戚的家庭悲喜剧。不过,脑子深处,隐约响起了崔健的老歌“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反复咏唱,随着高速路,延绵不绝。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