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1998年,中国模式还没有被称为中国模式,也还没有被怀疑是否有中国模式,都还是开始。杨小凯教授在哈佛的一个研讨会上讲到他在中国和一些民企老板的谈话,主要内容是如果政策不改变,会逼着民企老板走上歪路。一晃14年过去,杨小凯已经去世多年,中国的GDP占了世界第二位,房地产涨了N多倍,这么多年下来,老板们最早习惯了政策,不与钱怄气,宏观层面的人似乎更急迫。民企老板们,已经把在政策下游刃有余作为既定现实、生存条件和发财出路,虽然也有与虎谋皮的危险,所以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关系网,又喝又唱中望能延续金光路。宏观面上给民企老板的歪路起了个名字,叫原罪。他们的生意大部分是传不了代,估计是富不过三代,也管不了那么多,能多买套房子就多买套。他们也有大视野,以小见大,政策能继续,还能玩,他们还有生存,就是现存利益集团的一部分。政策有大动,游戏规则要重新洗过,对他们反倒不是件好事,至少难以预测。

      中国各地都有食品的批发市场,很多主要市场的开发商和经营者是政府,老板们都乐意在这样的市场开档口,大树下面好乘凉,保护多。市场里面是一个一个的小档口,一般就几十平方米,门口常坐几个年轻小伙,负责卖货运货;有一张小桌子,后面多是一个女的,或是老板娘,或者老板娘/老板的至亲,负责收钱。批发市场多的地方,档口便宜,几十上百万一个;少的地方,能卖到几百万。个别地方档口有近三十年的历史,门不起眼,碰上些老派的市场大佬,甚至破旧不堪,在繁华些的地方,里面百万富翁算是穷人,千万富翁一把一把,亿万富翁随便碰到。就是这些批发市场连接着全中国的食品生产/厂家和千家万户以及餐饮酒店

      中国有中国的套路,这样的市场在发达国家是见不到的。不了解的老外公司容易认为这样的市场不入流,小老板上不了规模,不愿意在这里设经销商。其实不然,这就是中国的特色,大公司需要做正规,正规就上要台面,上了台面就失去竞争力,基本就死了。这些老板十年前还是拼客户关系,后五年是做好服务维护关系,现在就是拼资金了。没有钱的基本已经玩不起,也算是市场成熟的一种表现。老板们利润有时就看几个点,甚至以货易货不挣钱,靠量拼市场。虽然做得大,但上亿生意也可能就交几十万的税。要是跟他们叫真交税,打乱现有潜规则,就是断了整个中国食品工业与终端客户的连接点,能让食品物价瞬间飞扬。前些日子反走私,做进口走私牛肉的老板进不来货,这不中国的的牛肉价格就涨起来了。税制等大经济格局让老板们走正路就是死路,只能闷声发大财了。

      老板们对中国市场看得很清楚,他们很多是跑过世界的人,把世界各国的鱼虾肉和农产品进到中国。按照他们的说法中国是本质的问题。如果放开进口,中国的农业和养殖业能垮掉,欧美的成本、研发以及制度太全面,中国没有可竞争的地方。中国需要变革的地方太多,动一处,动全身。从货运成本到众多不规范和无法规模化的小企业,大家都只能低头挣现金。虽然身家过亿,也只是个小老板。

      中国是个高成本的地方,消费产业的整个环节已经形成一个完整链条,但是链条每个环节都是问题,如果维护现状必然抑制终端产业的发展,但是动链条中任何一部分都会撼动整条环节,一连串的‘如果’和‘但是’,动哪个环节都非常不容易,如货运成本高,就需要改变高速公路收费问题。老板们有感叹,但很现实,看眼前吧。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