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新网12月4日电 台湾《旺报》4日刊出评论说,台湾企业在大陆有先行红利。不过,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崛起,大量的国际公司进入大陆市场,从设计、研发、到产品结构和管理能力都远超过本土企业,提高了竞争的平台。台湾企业无论在语言、文化和经历方面都和大陆市场相同相似,正是可以大显身手的好时间和好机会。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餐饮业发达,种类模式繁多,从小摊小贩到大型餐饮都做得风生水起。在这十几年进入大陆的企业也多,奶茶店如CoCo、面包房如85度C都引领了一种经营模式。但做得最好的还是台企在大陆本土开创的品牌或者加盟品牌,如顶新集团旗下的德克士和康师傅精品牛肉面,以及统一集团加盟的星巴克咖啡、Cold Stones冰淇淋和Mr. Donuts。不过,台湾企业需要警惕其“先行”红利在迅速消失。

  台湾企业在大陆有先行红利。不过,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崛起,本土企业也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台湾企业的红利开始加速消失。

  与台湾比,大陆幅员辽阔,餐饮业的南北差距巨大、沿海和内陆差距巨大。外来企业在大陆一般重点会在沿海城市,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居多。除麦当劳和肯德基有能力进入三四线城市外,大部分都固守一个城市发展。

  永和大王近15年在北京上海发展还不错,但进入消费能力也不错的福建市场后就不得不退出。

  台湾人在北京创业的呷哺呷哺火锅连锁也非常红火,但是辐射能力偏差,跨区域发展更是问题。85度C在上海做得非常好,但是到了北京也没有原来的效果。大陆区域性强是关键问题。例如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是一线城市,但能在这几个城市同时做起来的餐饮企业不多。

  台湾的一茶一坐针对的基本是中高端客户群体,但也因此受限。在上海容易做好,但到了餐饮西化的广州就要和本地的绿茵阁西餐比拼。

  台湾企业的强势在于它的管理能力、研发能力以及宣传经验。如果希望在大陆做强做大,需从本地客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为出发点,甚至和本地企业合作,由表象期望值为切入,通过公司运作,增加宣传力度,以滚雪球方式以点连面走入大众市场,发挥其理念之先优势、管理特长和品种研发优势,这样在大陆市场会发现很多新机会。

  还需要注意的是,大陆的政府政策对餐饮要求非常高,尤其在工商、税务、卫生证照的办理上多而严,供应链也极大限制餐饮企业的灵活性和进货的选择管道。如果要做大做连锁,就必须符合政府的要求,这极大限制了发展的空间和竞争力。

  此外,大量的国际公司进入大陆甚至在亏损的情况下,雇佣了顶级的管理人员,进入大陆市场,从设计、研发、到产品结构和管理能力都远超过本土企业,一开始就提高了竞争的平台。本来循序渐进的消费产业就被打乱。这在一线城市如此,在二三线市场也是类似。

  因此大陆现有的大格局又与美国、日本甚至台湾不同,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受到来自于世界的过多信息影响和自身过速发展影响,跳跃性极强,有时容易乱了思路。然而,发达国家早已经确立了各种经营模式,如何能很好结合本地市场的客户特点和消费能力,将管理、研发和资金与本土市场结合起来,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

  台湾企业无论在语言、文化和经历方面都和大陆市场相同相似,正是可以大显身手的好时间和好机会。(王海 大陆餐饮业资深人士)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