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Roger Ebert,美国著名影评人和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在与癌症十年斗争后于四月六号去世,享年70岁。他的死被称很多人称之为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应该是在干自己喜欢工作和能够淋漓尽致发挥自己天赋的原因,Roger Ebert和美国众多各个领域突出的人士一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干他这一辈子都热爱的事情 – 看电影和写影评。即使知道自己生命不长久,但言语中没有遗憾和悲观,甚至准备好走过一个完整的人生。作为追随他影评近二十年的我对他的死亡好像并不意外,因为这十年里他的癌症已经反复三次,好像每次他都会离去。他又是那样的乐观,即使是癌症,还每次都在计划这次之后的事情(如果与苹果的Steve Job有相似之处,并非偶然)。我刚在四月初看到他癌症复发的消息,虽然这离他去世只有几天之遥,他还是在谈论关于电影和影评。他说:“在治疗期间,我决定只看我喜欢的电影和为这些电影写影评,这是我一生希望干的事情。”话音未了,Roger Ebert已经长逝。

       Roger Ebert是美国第一个作为专业电影评论者赢得普里兹奖的人。从1967年开始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天(最后一篇电影评论刊登于四月六号,他去世的同一天),他一直工作于芝加哥太阳报,作为其的电影专栏作家。但是他真正开始对广泛的大众产生影响力来自于他和Siskel(美国另一位著名电影评论人,于1999年去世)共同创办的电视节目,《拇指向上,拇指向下》。在节目中,两个影评人对电影以拇指向上表示对推荐,向下则反对。两人有时幽默、有时激烈,各有主见,各有角度。此节目在美国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不夸张的说,影响了一代人。

       Roger Ebert从事影评的时代正好是美国开始揉入特效时代的开始,他在自己评论中极力推荐和鼓励科技在电影中的应用。这仅仅是Roger作为一个影评人对电影文化的影响之一。他对在电影中存在的种族歧视也格外反感,有时在大众文化下也无可奈何,但是在影评中不失幽默予以评论,如动作恐怖或者科幻片中多有黑人角色,多是正面,可又基本都是早早死去。Roger在一个电影的评论中说:“就像大部分电影一样,我的黑人兄弟一定要先死掉。”

       Roger Ebert对电影评论与对自己一样,不失客观,不非要端出来一个著名评论人的权威和架子,还经常幽自己一默,评价自己的评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他给1974年电影《教父2》三颗星的评论(四颗为最好),但是在三十年后又将此电影列为最好电影的表格中,并且说明,这只是证明他很多早期的电影评论证明自己的“一文不值”。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热爱电影,在一个可以允许电影产业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做着一份另令人羡慕的工作,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直到生命结束的一刻,他应该没有遗憾,留给别人的是对一个时代的回忆。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