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喜欢和中国土生土长的成功企业家交谈,当他们解释本土市场,总会涉及人性与人生,把乔布斯和星巴克、孔孟道佛以及量子物理无间隙连在一起说,内容亦商亦理。有些内容,细想,颇有道理和商机,与西方思想又多不谋而合。例如,今天见一位由企业家转型的投资人,讲到现在社会中人的变化,说在农耕时代人是用体力吃饭,工业时代是用脑,而现在则是人的精神。

         如果,就事论事谈“精神”,容易回到西方永恒讨论主题:生存和生存的意义。如果,把“精神”植入到商业社会中,抽象内容很快开始物质化。

以音乐为例,从“精神”角度讲,十八世纪的德国奥地利是思想狂飙突进的时代,伴随工业革命,人精神上认为可以胜天,科学理智和理想主义盛行,思想迅速解放。世纪之初以巴赫为代表,打破以宗教/宫廷的传统音乐形式,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感情诉求;到了世纪之末,已经是贝多芬气吞山河用顽强的精神以音乐为手段向命运挑战的个人英雄主义。但如果,把“精神”置于商业社会之中,我们会发现“精神”本身也在迅速演变成新的商业种类和机会。

在十八世纪100年时间里,音乐作为一种商业和音乐家作为一种职业在迅速变化。当大量丰富音乐形式出现、乐器技术的完善和新兴阶级的出现,音乐家开始把自己创作的音乐作为一种商品,音乐家的地位迅速提高,音乐迅速大众化。到了十九世纪初,音乐已经成为大众商品,著名音乐家如肖邦、舒伯特、舒曼等可以通过教授钢琴、写谱子、演出、做评论作为谋生手段。因为大众对精神生活不断的渴望和要求,音乐的发展在十九世纪有了质的飞跃,从交响乐、管弦乐、歌剧等音乐形式出现了众多大师级的人物。与之相伴,是各国的交响乐队、音乐厅、歌剧院、指挥、音乐家、出版商、音乐学院、乐器制造商等新老商业形态的出现和壮大,而且“精神”与“精神的商业”由法国/德国/奥地利为中心迅速向世界出口。今天的社会,音乐作为人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已经无所不在;同时,音乐市场的细分、机会和深度更是十八世纪的巴赫时代无可比拟。音乐来自于精神、发展于商业。

欧美国家的发展与他们的“精神”演变一直是亦步亦趋,几个世纪,从体力到脑力到现在全面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而中国,以此类推,在一百年不到发展后的今天,体力劳动还占有半边天,脑力好像正在成型中,但是已经迅速向“精神”生活迈进。难怪乎会产生空间性的错觉。

         现代社会,人生存意义来自于“精神”,“精神成为商业”让社会发展。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