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在中国搞摇滚、流行的这批独立乐手确实是不容易,两个大环境不支持,一大结果没有:
环境一,中国本身没有一个流行音乐的环境。音乐是碰撞出来的,需要不断演变。欧美乐风在过去一百年的变化基本就是10年一个周期,繁衍和推陈出新能力极强。这需要有众多的音乐人的参与。中国跳跃性极强,每十年出几个好乐手,但是好像也是与外国当时流行的乐风相近。
环境二,中国音乐市场单一化,乐手可以独立空间有限,可以演出的地方少,听众也少。音乐是要把思想放开的,这本身是我们文艺圈的致命弱点。好杂志要‘独立,独家,独到’,音乐也需要这三‘独’才能出好作品。国内除了叶蓓、朴树等极少数在歌曲中能感到灵魂独立的歌手外,其它好像都是一个磨子里的(好像叶蓓最后一张唱片也说要‘商业化’了,不试听为妙)。汪峰曲风还行,但也都是励志、道理歌曲居多,一遍没听完就思想先累了。他的歌《窗台》是个例外,值得推荐。
一大没有,就是对绝大多数乐手来说挣不到钱来维持生活,尤其是真正独立的那种,很难享受当歌手的独立、文化先驱和追捧的感觉。80年代末还出现了一批不错的乐队和歌手,现在基本都消失了。据说,一个那个时代的顶尖歌手和老爸出了张唱盘,就已经开始怀旧了。总是走不出这个圈子。
两个真实小故事:
英国80年代的乐队DURAN DURAN有五个成员,乐曲都是原创,而且长相上上成,在MTV盛行的时代叱咤风云。五个队员一色儿和模特结婚,当问及为什么都和模特结婚时,对方冷漠回答:“ Because we can ”.
两年前,北京一个顶级艺术院校举行了个摇滚音乐会,听说来的几个乐队还是新锐中小有名气的。正好路过,也就进去听下。刚进去,看到台上一个歌手身瘦如柴、带着刘德华一样的黑边眼镜,抱着个电子吉他,正高声对着麦克风竭斯底里地喧嚣:“我看门口有老外在,让他们知道中国也有摇滚乐,呀呀呀....”然后,还蹦了一下,离地不超5厘米高。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