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Boston 北行60多英里有个曾经的工业城Lawrence,一条叫Merrimack的河从城中心流过,在河两边整齐挺立着有一百多年历史、高大沉稳的红砖厂房,在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城边桥头顺河远望映在蓝天白云间的厂房,陡然间会感到一股工业城市的气势非凡。不过,即使是这样粗旷的威严壮丽中也难掩萧条与衰败,是漫山秋叶最后的炫丽。红砖厂房已经荒废了近半个世纪,窗户多有破损,河与厂房间的路已经被杂草覆盖。Lawrence是一座被遗忘的传统型工业城市,只有这些庞大空壳的红色还在提醒着人们他曾经辉煌的存在。

最早在1845年,Lawrence由美国的商人及议员Abbott Lawrence带领的一批工业家而建,利用河流的能源与运输优势建立了大批纺织厂,成为美国的纺织业重镇之一,拥有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纺织厂。他的工业兴衰从1845年建立到他没落的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有一百年的时间。在纺织业迁移之后,Lawrence曾经几次试图从新为城市定位,但都难成功,犯罪率也高居不下,这次的金融危机估计让他再一次失去重建的可能。

就如美国大部分的工业城市一样,Lawrence也是由众多新移民组成,和我们今天的农民工有相似之处,是人力密集型产业廉价劳动力的源头,移民几乎囊括欧洲所有的国家,也成为当时美国人口比例中新移民最高的城市。唯一不同的就是移民是有来无回,把美国当成新家园;中国的农民工还有回老家的出路,在安家落户的心态上有质的不同。在1910左右,Lawrence开始出现罢工要求涨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由工会为主导,这在美国的罢工史上算是重要的一章。罢工结果是每周的最高工作小时数由56个小时调整到54个小时,工资也不在未经过通知的情况下下调。

前些日子和浙江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聊天。他的厂房占地300亩,还在扩,算是在圈地了。问汇率涨了以后他们还有利润吗?说还有,估计还能够有十年可以做。但是,现在的工资都在涨,电焊工的工资都能达到每个月5000元,但真有经验的还是难招。虽然是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含量的工厂,但是也有点经验、出口渠道和技术在里面,估计比我们更落后的国家要赶上来还要很多年。他们也在研发新产品,套路还是把外国做过的拿过来,找个大学教授研究如何复制此产品,然后再拿到外国去买。问为什么不做内贸,就摇头,说自己已经是半个外国人了。和外国人做生意容易,你交钱,我给货,有量有价。中国内贸的经营环境太复杂,他们这类的老板身在中国,但是已经不适应做内贸了。他的朋友有不少都尝试过,结果都不太好。

到过美国东部的人,都有可能见过许多小城镇甚至像费城这样的大城市,在一类支柱传统工业淘汰后的衰败,而且这些城市转型难度都很大。一百年前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在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不同,美国可以用一百年的时间自然过渡,在最小化甚至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将一种无竞争力的工业淘汰,并且使其所产生的社会后遗症最小化。而且,美国的传统工业产品在内销上一直是占绝大的比例,对出口依赖不强;中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两个三角洲地带的工业重镇,都是以出口为导向,而且面临成本压力的沿海工厂有向内地迁移的趋势。当出口在竞争力、汇率、国际关系等方面受到牵制时,这些工业可能不会有100年的发展、鼎盛到自然淘汰的过程。或许,只有改变国内的消费、税务、工资和经营环境才可以使已经成熟的制造业由出口转为真正的内销,拉动整个社会供需的合理化。否则,很有可能,一个红火的产业,一代人都没有走过就已经几经沧海桑田。巨变是随都不希望的,但是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在Lawrence城河边看着这个衰老和永不回生的城市,不得不皱起眉头,自问自己对中国的前景怎么越来越悲观了?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