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家经营2年不到、直接投资已达十几亿人民币、开了2000多家店、估值近30个亿美金、巨大亏损的中国互联网咖啡连锁企业即将在美国上市。中国式的创业投资近多年一直在挑战传统、颠覆逻辑、刺激神经。这家咖啡公司的模式噱头太鲜明,一直普遍不被看好。但因为上市和又被投资的消息让很多怀疑者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又有什么没有看到吗?

中国市场上大部分的东西都是舶来品(或是品类,或是产品,或是模式),但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咖啡有其自己非常特殊的地方,其原因在 咖啡——先知饮料,魔鬼市场一文详细说过。但咖啡确实是魔鬼饮料。咖啡——先知饮料,魔鬼市场的文章我是在2012年写的,之后市场又连续经历了更为动荡的咖啡陪你、大起大落的漫咖啡、现在是更巨大更令人目瞪口呆的瑞幸咖啡。

投资一个产业需要有深度思考,很多中国的深度思考在投资上,而不在产业上,所以只有投资逻辑,没有产业发展的商业逻辑。在资本带动下的很多企业不是市场的颠覆者,更像是市场的搅局者和渠道打劫者。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宿命论环境下,我们只是看到众多互联网企业的估值,短平快;但是,他们对整体产业的负面冲击多是我们视而不见、不愿意思考的。

咖啡的历史发展线条非常长,比汉堡、可乐要早600年,也因此有大量历史数据和模式经验可以借鉴。(了解咖啡产业发展,就可以清楚:星巴克咖啡模式非常特殊,特殊性远大于普遍性。)同时,因为历史数据,咖啡市场可以算出其的市场临界点(point of critical mass)和市场发展的增速。能知道咖啡的各种不同模式,又能通过数据判断咖啡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可以有的放矢的设计和投资到产业上。

中国其实不适合当星巴克咖啡老二的模式,因为咖啡、星巴克咖啡和中国星巴克咖啡的时代机遇都有其特殊性。事实上,有更好的模式,可以更有效的投资到以客户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的咖啡产业,既有商业逻辑也有投资逻辑。未来无法预料,钱不能创造一个产业,但有时的确能砸出一个坑。20多年不断震荡的中国咖啡产业一直在刺激我们的神经,挑战颠覆我们的逻辑。

 咖啡——先知饮料,魔鬼市场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