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以出口为导向,出口的又都是帮助美国人增加消费,如此低的价格,让美国花过了头,加上福利等制度,财政要赤字。中国是人口大国,但是本国消费能力又不够

世界经济比预期要虚弱,中国虽然崛起,但是没有产生消费,只是帮助西方国家增加买便宜东西的能力。

美国有的是技术和管理,中国有的是可以创业的市场,尤其是在消费领域里,两边你情我愿,可就是谈不到一起。引进研发、技术和管理不仅应该在高科技,在消费领域中同等重要。

如果中国的政策能支持消费产业发展,仅以餐饮为例,美国现有250,000家小型餐饮公司(快餐类),中国就可以有至少300,000家(在下十年)。能做到这点,有几个简单逻辑的前提:投资能够更有效将西方现行研发/管理/经营模式与中国创业机制与市场相结合,法律(如加盟制度、知识产权等)上有保障,工商税务加强逻辑性、常识性管理(该管的管不该管的放),食品进口关税增值税能够降低,税务能够合理,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基本平等,这样就可以至少产生300个以上有规模的全国或者地区快餐品牌,每个品牌平均1000家(虽然国内本土企业还没有达到1000家的品牌,参看肯德基系列),每个品牌有50个小规模加盟商,就可以出现至少15000个小有规模的小企业家(年流水从千万到亿之间),而且这也仅仅是个开始。15000个小企业家挣的钱可以继续投到产业里去,而不仅仅是再投资到房地产或者理财中,至少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命运方向。这15000个小企业家在300个大品牌下,至少可以产生300家以上有规模的渠道商家,从农业,养殖业,食品生产,设备研发/生产,物流、设备研发等等。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餐饮只是众多消费中最基层和必须消费的一个层面,用人量大,可以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和专业的管理层(至少每年毕业的大批大学生有个新的工作机会),培养出至少几十万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上万亿的年消费额,拉动整体的消费和产业链的提升,以及食品安全的进一步保障;有品牌的店也能更容易拿到贷款,增加投资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消费产业远不止仅仅是快餐连锁。

逻辑很简单,过程也不应该是那么复杂。总是不经意间听到,中国的机会太多了,就是过程过于艰难。

话题:



0

推荐

王海

王海

189篇文章 195天前更新

20年中国咖啡产业和消费业的从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