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0年07月21日 16:41

如何成就为一个科学家(尤汉达斯的慢和中国人的快)

尤汉达斯是我美国大学时代的朋友,埃塞俄比亚人,十六岁进大学,喜欢物理、数学、乡谣、篮球和女孩。物理系就是他的家,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外界接触很谨慎,是典型的书呆子。不过,他成绩一直一般,包括物理在内,肯定不属于外扬天生聪慧、尽显灵性万种的那类,和绝大部分学校里的中国学生比智商肯定差点。不过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热爱物理,喜欢不停地钻研抽象的世界。大学毕业后他好不容易被加州一所不甚出名的州立大学录取...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20日 00:15

咖啡馆歌曲推荐和及其音乐选择方法建议

音乐、书和咖啡馆是三胞胎,在美国的星巴克咖啡,吧台处都会有音乐CD推荐专柜。不过,咖啡馆的音乐选择要和咖啡馆的整体风格相匹配,与咖啡馆的装修一样重要。有行业经验的人进门就能从音乐和装修方面看出此咖啡馆的经营情况(上岛咖啡或者两岸咖啡等不属于传统意义的咖啡馆,不算在内)。

咖啡馆是有性格的,音乐就是这种性格的体现之一。咖啡馆音乐总体上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中性音乐和个性音乐。中性音乐适合(一)星巴克咖啡...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13日 22:34

最后一次的音乐革命 -- Napster带来的网络音乐传播

       西方音乐史上有很多次革命性的发展,一方面有人文因素,但是更多是来自于科学技术变革对音乐格局、乐器或者创作模式的冲击。上个世纪1999年由Napster开始的网上音乐革命改变了整个音乐界的格局。苹果的iPod是那次革命的延伸,Steve Jobs(斯蒂夫 乔布斯)敏锐洞察到了这场革命的影响力,借机重新定位了苹果的产品,同时也把网络音乐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我正好有幸亲身经历的此次音乐浪潮的开始。1999年我刚好...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04日 20:56

Lady Gaga – “非中国式”的典型成功故事

Lady Gaga – “非中国式”的典型成功故事

Lady Gaga,自2008年以来风行欧美流行音乐界,以其时尚暴露的穿着和公开对同性恋的支持而闻名,成为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巨星与超级偶像。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Lady Gaga是一种现象,一个彻头彻尾美国式的成功故事,故事好听但在中国就是天方夜谭。

实际上,这类成功故事在美国一直保持着周期性反复、交替更换出现的高频率。继续拿美国女歌手来说,她们都有着非常相似的成长过程,独立早,出道早,敢于表现自己。出来闯江湖不仅是为了...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02日 08:25

老焦移民

老焦年近四十,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初中就坐在我前面,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朋友之一。我们每年见一次,一见面大家就瞬间年轻到十多岁光景,说笑从容,荤素笑话都有,生活好像变得单纯简单。

老焦作为技术移民到澳大利亚有六年了。他是个兢兢业业的技术人员,不善交际、不喜关系,平平淡淡,就是一直在学习。大学主修计算机,毕业后就一心希望去有名望、且大而稳定的IT公司做。为了这个目标,毕业后就一直在上夜校、考资格证,不管是微...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20日 22:55

英雄,在战争中发现自己的天分

对战斗的急迫是一种威力巨大甚至是致命的嗜好,那战争就是它的解药 电影《拆弹部队》片头的引言         去年奥斯卡最佳电影“the Hurt Locker”(拆弹部队)将战争中英雄的含义从新定义 -- 很多战场上最闪亮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热爱战争。       很多盛赞此片的专业影评人认为这是关于伊拉克战争最好的一部电影。实际上,这不是一部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电影,它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它是关于战争中最...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13日 01:19

中关村买电脑记

    美国计算机同质同牌子的要比国内便宜,所以这么多年都是在美国买。买的方法很简单,美国的计算机店都是非常大的连锁,或者一个统一经营、销售管理的大卖场,或者如dell等的网上销售。走几个店、上几个网基本就这价了,也不砍价,能选择的地方也就这么多了。        前几天笔记本电脑突然不工作了,急于要用,就去中关村这个国内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经历一次买电脑的过程。        在去中关村前,我和国内dell的网上...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07日 23:30

(音乐100)  享受孤独夏夜的飞翔 -- Where you go I go too

夏日夜晚,或许无所事事,正好是听音乐享受孤独时刻的最佳时机。来自瑞典 Lindstrom 的 where you go I go too 电子音乐大碟正好适合。

一直就非常喜欢电子音乐带来的那种独自上路、跨越时空的感觉。电子音乐(electronic)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确实非常特殊,电子合成器能够制造出各种奇异的音色,如电子游戏中的各类古怪声响,加上连续不断的音响效果烘托出延绵不断、无始无尽的氛围,创造出我们感官在一般情况下所感受不到的世界;...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04日 10:57

(音乐100)  只和模特结婚的英国乐队与中国摇滚乐

想想看,在中国搞摇滚、流行的这批独立乐手确实是不容易,两个大环境不支持,一大结果没有:

环境一,中国本身没有一个流行音乐的环境。音乐是碰撞出来的,需要不断演变。欧美乐风在过去一百年的变化基本就是10年一个周期,繁衍和推陈出新能力极强。这需要有众多的音乐人的参与。中国跳跃性极强,每十年出几个好乐手,但是好像也是与外国当时流行的乐风相近。

环境二,中国音乐市场单一化,乐手可以独立空间有限,可以演出的地方...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01日 17:24

(音乐100)  Pulp:昙花一现,但也光芒四射的摇滚乐队

(音乐100)  Pulp:昙花一现,但也光芒四射的摇滚乐队   

欧美流行音乐和港台大陆流行音乐最主要的区别是,欧美音乐重视音乐本身,唱作为一个乐器的种类,随着整个乐队演奏的载体传递,所以音乐性非常丰富;国语音乐以词为主,音乐只是作为个配器,基本都可以作为卡拉OK用,听完后记不住乐器都用了些什么。

1998年,我在MIT PRESS的书店看书,店里放的音乐不知挑逗到了我的哪个神经,有种被闪电击了一下的感觉,问了店员是谁的歌,说是一支叫Pulp的乐队。我问好像没怎么听说过,...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30日 19:21

(音乐100)  Neko Case: 天生一副好嗓子的自创型女歌手

(音乐100)  Neko Case: 天生一副好嗓子的自创型女歌手

提到Neko Case就一定要提到她独特的嗓子,高昂略带沙哑,率真且感情充沛,粗糙又女人味十足。就为了这嗓子,也值得好好听一听。同时,她这类indie(非主流)歌手大部分的歌曲都是自己作词作曲,听她的每张唱片可以感受到她思想的变化和音乐的演变和运用的成熟。

Neko Case的歌曲独立性强,但也充满着彷徨和神秘。Neko生于美国的Virginia州,在15岁时离家出走,24岁在加拿大上大学,加入加拿大的著名摇滚/朋克乐队the New Pornogra...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27日 23:20

(音乐100)  Led Zeppelin – 伟大时代,伟大的乐队

(音乐100)  Led Zeppelin – 伟大时代,伟大的乐队 在这个音乐系列中介绍一些我所熟知认为可以推荐给大家的乐队、唱片或是只是一首曲子。

Led Zeppelin是一支英国蓝调风格的摇滚重金属乐队,成立于1968年,解体于1980年。就以音乐性和对后世乐队的影响力而言,他们超越了那个时代和之后的任何其它乐队。他们是一个特殊历史时代的必然产物,虽然他们自己都无法想象会有这样的辉煌,甚至没有搞清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流行音乐出现于五十年代的美国,它的出现对社会的影响力在历史的重...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22日 10:55

咖啡(四):您需要喝咖啡吗?

您需要喝咖啡吗?咖啡是个很现实的饮料,全世界80%的咖啡是在早上喝掉的。如果稍微回忆下您这几天的上午 -- 虽然一日之计在于晨,但是我们很多人晚上越睡越晚,早上很多时候是打着哈气上班的,交通堵塞、挤公交,终于到了班上,也开始疲乏了。咖啡这个时候就很自然成为一个首选的饮料了。午后犯困也是正常的事,喝一杯咖啡。

咖啡就是这样一个实用性很强的饮料。美国人为什么喝咖啡就是这个道理 – 实用。今天讲述下我亲身经历的两...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9日 08:14

音乐与感情

(十年前的老文,看朋友们都对音乐感兴趣,就放到这里。那时,更年轻气盛。十年前没有博客,十年后与更多人共享)

        有个奇异的想法,谁能想象没有音乐的电影呢?电影是直观的艺术,蕴育于其中的感情也更容易活灵活现地抒发出来。然而,在看电影时,电影与观众却有著空间的隔膜。我们可以领会到电影所要表达的感情,却无法自我身心地感受到她的真实。音乐是感情在世界中的延续。如果说感情是人的灵魂,那么音乐就是感情浮于...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7日 19:44

两株小树

    万物都是生命,皆有空灵,可以漂移,依附到彼此身上,或许接触只是一瞬间,但灵触到了魂魄上,便产生了感情,就可相通。对人来说,借万物之空灵,于景生情,还会对世事发一些感慨。

    对万物除了欣赏外我精研不多,几天前一个朋友带我到北京大学老校园,去看一株树上盈满的艳丽的花,说她们叫玉兰。其实,十几年前还在大学的时候,我就和她们相识了,只是这次才真正知道她们的名字。我大学校园空空的草地中间正是两棵玉兰树...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6日 18:57

音乐推荐:八首伤感的爱情歌曲和70%的华人流行音乐

      侄女20多岁了,和我们住一起,间断性发生代沟冲突,主要还不是年龄的,而是文化的。我经常放一些我认为的好音乐,她憋了很久没说什么,有一天无意中爆发,说这些音乐都非常难听,她还是喜欢听中国的那些爱情歌曲,要悲伤点的,你甩我,我甩你那类的卡拉OK音乐。

    她的要求倒是不高,选择性很广,70%的华语流行歌曲都可以划到这个目录里,基本都是适合分手时用的歌。另外15%的歌曲如成龙等爱唱的爱国歌、励志歌,还有10%的...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4日 06:26

“知识分子”不可承受之重

    Barrons关于“知识分子”的提法,我也有几点想法。

   对于“知识分子”这个词我个人认为太带有我们这类国家的特征,从苏联的肃清、到文化大革命、到红色高棉的柬埔寨,所谓“知识分子”都是浪尖上。老舍、傅雷这些知识分子都是文革不久先后自杀离世,有个老人说:“当时,了解历史的,不想受屈辱、想堂堂正正活着的人都开始就自杀了。”

   “知识分子”在我们这个没有主流宗教传统的国家倒是有点像基督教的先驱改革者一样,...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2日 06:13

咖啡(三):把咖啡馆的椅子坐穿

    在中国,大部分去咖啡馆的国人一定要在那坐上个把钟头以上心里才能平衡,心里那个隐形的利益天平才会感到满足。中国的咖啡价格实在是贵的离谱了。不过,大部分的亚洲国家几乎都是一样的发展历程,没有给咖啡本身一个机会,就直接跃入后咖啡时代。这其实和亚洲经济发展有几分相似之处,发展跳跃性强,接受表面现象能力强,先有主义、后有内容。

    如前面几遍关于咖啡的博客文章所言,咖啡在二十世纪前都是草根文化,至下而上...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0日 06:41

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

         MIT的著名经济历史教授Charles Kindleberger有一本叫《狂热, 恐慌, 和崩溃》的书,讲的是欧美国家金融危机每隔10几年就必然回来一次。如去教堂一样,每隔一个星期就要听听布道,忏悔一下自己这个星期的罪恶。经济危机相当于被迫去教堂了,太多聪明人被自己的智慧和利益熏上了天,以为人可以胜天,经济危机算是一种自然回归。所以对于我们现有的社会来说经济危机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需要的,可以纠正经...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08日 19:29

忆梁先生

梁先生去世了。像他这样的儒士已经不多了,默默无闻,不受注意,也不乐意被注意。他的离去好像才给我真正认识他的机会。

在此之前,我已经有差不多五年没有见过他,最后一次见时,他已经是近70岁。人清瘦,背微驼,头发是灰白,但讲起话来还是那样温文尔雅。我和梁先生认识算来有二十多年了。第一次见他,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我尚年幼。那时的北京和现在是两个世界。现在回想起来,住在一个几千人的机关大院里面,好像生活是满枯燥...

阅读全文>>